臺灣太陽能安裝目標已連續多年未達標,過去幾年各有難處,包括疫情爆發缺工運輸問題、材料高漲業者推遲進度、或者是農委會七七光電事件等因素,今年總算在疫情完全解除、材料成本回落之下,原本各方太陽能系統業者今年冀望好好衝刺,但近期地方上「反太陽能」爭議和聲浪不斷,再這樣下去,今年太陽能安裝目標也恐怕難以達陣,面臨再度跳票危機。
太陽能業者私下即表示,今年太陽能安裝進度要達標有點困難,環團、媒體、在地的民意代表或者是地方人士對安裝太陽能負面印象,一有爭議就要花很長時間溝通,案場卡關,在有壓力下地方政府也不敢放行,如今年壓力最大的臺南市,本來是很多大型的地面案場、漁電共生案場,目前都面臨卡關。
主要是今年以來,不少有關太陽能的負面新聞,或者是地方民意代表的質詢反對,無論政府或太陽能產業人士如何洗刷污名,但難抵環團的抨擊,業者私下表示,「有些事情已經解釋到嘴都要破了」,但仍不被信任,持續給太陽能扣黑帽子。
譬如,先前即有反對太陽能板阻侯鳥的棲息地,從今年以來,臺南文蛤暴斃案、黑面琵鷺數量變少也被指是太陽能肇禍,近期又有更猛烈的輿論炮轟太陽能造成乾旱下不了雨、太陽能板有毒污染土地等等,一旦有爭議就要花時間溝通、案場進度推遲,勢必會影響今年的太陽能安裝目標。
依估計,若以2025年要達到20GW太陽能裝置的目標,2023-2025年3年至少要每年安裝3GW以上的水準。不過面臨爭議事件不斷,連經濟部長王美花都表示,鼓勵業者優先開發屋頂型案場,因為最沒有爭議,但業者都心知肚明,屋頂型案場能開發的都差不多開發了,而且屋頂型也通常都是小案場,幫助不大。
臺灣太陽光電產業協會即表示,部分言論已不只反太陽能,並且是反智,全球近20多年投入太陽能發電,先由德國、再到日本、現在中國及美國,這些國家都是當年新裝太陽能的世界排名第一或第二的國家,臺灣在太陽能產品製造外銷,曾經成為世界第二,近年在技術更成熟、品質更可靠下,臺灣自己也開始使用太陽能,也希望讓產業為追求RE100有更多的再生能源使用,顯示太陽能對臺灣產業發展的重要性。